大米追剧 局部 第二季
局部 第二季
豆瓣高分

局部 第二季

看理想·局部 第二季,局部2

影片概要

局部 第二季
豆瓣推荐
  • 影名:局部 第二季
  • 连载:已完结
  • 演出:陈丹青
  • 指导:谢梦茜
  • 年代:2018
  • 归属地:中国大陆
  • 分类:脱口秀
  • 频道:ju
  • 首映:2018-04-09(中国大陆)
  • 语系:汉语普通话
  • 更新:2023-11-20 06:07
  • 豆瓣:9.4
  • 简概:部分“跟随陈丹青的目光,洞察万华浩瀚宁静的世界,欣赏名画的精致细节。陈丹青的眼睛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艺术瑰宝。这个节目通过他的眼睛、语言、洞察力和美学,告诉了没有人注意的、但在观看后才注意到的中西名画的微妙细节他们会突然意识到并感到惊讶。《部分》第二季将围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数十家画廊的藏品展示展开,将陈丹青近20年的“大都会”展览经历与他早期在纽约的经历联系起来,并配以相应的照片、文献、动画等辅助解说。
  • 555大米星球APP手机版

更换播放资源

9.4
555影视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9.4 0次评分
9.4
555影视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9.4 0次评分
给影片打分 《局部 第二季》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我要打分

555大米星球APP手机版

截图

  • 局部 第二季 图1
  • 局部 第二季 图2
  • 局部 第二季 图3
  • 局部 第二季 图4
  • 局部 第二季 图5
  • 局部 第二季 图6
  • 局部 第二季 图7
  • 局部 第二季 图8
  • 局部 第二季 图9
  • 局部 第二季 图10

简概

 网友收藏 暂未分类(影视) Artsy 艺术史(影片) 独立电影和人文纪录片 那些评分爆炸的纪录片 个人补单经典国产剧
部分“跟随陈丹青的目光,洞察万华浩瀚宁静的世界,欣赏名画的精致细节。陈丹青的眼睛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艺术瑰宝。这个节目通过他的眼睛、语言、洞察力和美学,告诉了没有人注意的、但在观看后才注意到的中西名画的微妙细节他们会突然意识到并感到惊讶。《部分》第二季将围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数十家画廊的藏品展示展开,将陈丹青近20年的“大都会”展览经历与他早期在纽约的经历联系起来,并配以相应的照片、文献、动画等辅助解说。

影摘

局部 第二季:有趣的讲评人


西洋画:首重能品(重刻画和形似)文人画:神品 妙品 逸品
凡是被承认的艺术、进了美术馆的艺术,都是过时的规范、失效的规范,轮到偏离和背叛印象派的规范,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那代人,可是马蒂斯和毕加索开创的规范今天也早已过时了。

观看是不讲道理的,也用不上道理,你看一幅画,重要的不是懂得,而是惊喜。

中国壁画起于汉代,魏晋唐宋达于极盛。阎立本,李思训,张僧繇,吴道子,卢棱伽,杨庭光等。

就像普桑处处仿效希腊,结果每一笔画出了他的““法国性”。师承、影响构成绘画史$#

在开始看局部第二季之前,我完全没想到会在大都会博物馆拍摄。
大概是被围困在疫情里太久了,以至于泰特,MoMA,古根海姆,大都会博物馆这样的名字对我来说已经触不可及了。
我是个很爱看展的人,从初中开始主动的寻找想看的展览,走进美术馆和博物馆。但是确实,对绘画的了解是必须伴随着实践的展开的。只有在实践中思考,经历,才能够更深切的体会到作画者在笔触、材质中贮藏的时间与思考。
所以我爱看局部,也爱陈丹青。我不再像年少时那样觉得陈丹青将自己置于“画家”的身份中是一种故作清高

一直很喜欢看纪录片,小时候通过discovery探索频道有关宇宙大自然的内容,现在慢慢长大开始更多的去了解美术和文化相关的内容。今年年初才了解到的局部这个节目,艺术作品千人千面的,没有统一的答案,通过镜头带我走近自己以前未曾仔细接触或者是错过的作品,然后在通过陈丹青老师的娓娓道来,不仅了解到了一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更是有了一些惊喜。正如节目里老师说到的:惊喜是用不着道理的。
本以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为主要背景的第二季,应该会更多的深入接触到西方大师们的作品

第1期 曼哈顿第五大道
中国的器物,中国的雕塑,之成熟、之高雅,一上来就独步世界。——木心参观美国大都会美术馆
第2期 规范与偏离
大家还是比较相信书本、教条,不太肯相信自己的眼睛。
所谓世界名作,实在是沾满了历代美术史家的唾沫。我的习惯是喜欢撩拨大家,把脸掰过去,看看别的风景,别的画。再去看世界名画,或许会有不同的感觉。
规范永远在期待天才的偏离。因为任何规范不可能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
最经典的自我偏离,我觉得是委拉士开兹的侏儒肖像

我天哪,艺术感是这样的,他很理性但是也很感性,感性的艺术通过理性的表述方式有条不紊的徐徐展开,好像仲夏夜泛一叶扁舟,连着水波和着袅袅的蝉向我袭来。我感到了美,美感不仅仅是画的艺术,也有他自己的艺术。他既是参与融入者也是跳脱、审视者。两者不矛盾,和谐却不统一。早年喜欢肖邦,磨了性子,后来就喜欢贝多芬了,现在觉得都不如德彪西好,似乎就是如同绘画一样三巨匠固然令人赞叹,但无法偏离范式似乎没有马奈令现代人更为喜欢。人是需要一点艺术的,不是说艺术有多高尚,而是生活原本就像发条

1、大家相信书本、教条,不太肯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规范永远在期待天才的偏离,因为任何规范不可能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少数遵守规范的沙龙画作品,成为历史的注脚,印象派的陪客。
3、巴比松画派是印象派的先驱,像是诗歌与欢唱的区别。
4、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柯罗和米勒成为描绘欧洲千年农耕图景的最后一代人。
5、凡是被承认的艺术、进了美术馆的艺术,都是过时的规范、失效的规范。轮到偏离和背叛印象派的规范,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那代人。可他们的规范,今天也早已过时了。

局部 第二季:有趣的讲评人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ibinter.cn/555/kandianying-22365.html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