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月,本是季节更替的过度,也应是代表本是花季年龄孩子们的天真热情和意气风发,作为五月的姐姐,在见到尸体的时候也是害怕的,可她深知旁边还有妹妹八月在,她够镇定也够冷静,战争让她更加早熟,完全没有了孩子该有的童年,那个男孩也一样,他用画笔记录下了一个个残忍血腥的场景和画面,最后一群孩子站在黄河边,对着黄河挥手,感念家人
战争何其残忍,尸殍遍野,血流成河,而战争过后留给孩子们的又岂是骨肉分离至亲离散,他们历经的磨难和心灵的创伤又该如何弥补
最近,在看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并不是因为突然之间爱国情绪洋溢,而是一直对张纯如的传奇人生感兴趣。作为一位美籍华人,张纯如在美国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但30岁那年一切都在悄悄的改变。那年,她踏上了找寻父母记忆中苦难南京的旅程,耗尽心血,多方探寻,终出《南京大屠杀》.但解开历史真相的她却把自己推向了灾难的深渊。右翼残余势力的恐吓、朋友的不解、不知名的骚扰……历史的真相已把她的平静天堂打碎,而现实的残忍还给予她一个人间地狱!终于,高贵的头颅在她36岁那年无力的垂下,36年的旅程在自杀的枪声中消逝了脚印……
碰巧,昨晚中央六台播放的《五月八月》讲的正是南京大屠杀期间,一对姐妹――五月(十岁)、八月(约死四岁)的悲惨遭遇。
战火燎原,家里到了断粮的地步,教书的文弱爸爸在家人的担忧中踏上买粮的道路。太阳下山了,灯火亮起来了。爸爸还没回来家里。失踪了一天的小狗――-阿宝的吠叫声突然出现在门外。妈妈推开门,看见的却是一截陌生而又熟悉的手……
妹妹八月发烧了
这部片子是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看的吧,一般这种电影看过都很难留下什么印象,唯独这一部让我记住了,长长久久,以致于到了大三,提起抗日题材的电影,首先想起来的还会是这部《五月八月》。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的结尾——无数个孩子走向河边,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被鬼子杀了,尸体化成了灰,被风吹到天上,变成云,又变成雨,最后又会下到河里去。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的眼泪跟开了水龙头似的,哗哗哗哗流个不停。
还有里面的一些动人的细节,许多年没看过,但依旧记得非常清楚。有一个场景是一只狗叼来一个东西,镜头拉近才知道那是两姐妹父亲的断手,相当震撼,而叶童饰演的母亲蒙住嘴强忍悲伤的样子,也真的非常非常催泪。另外就是两姐妹流落到一个河边,妹妹身上长了毒疮,姐姐帮她洗,洗着洗着突然有一具血肉模糊的浮尸飘了过来,姐姐为了不让妹妹吓着,用脚把那具浮尸踹着荡远,相当有感染力的情节。再来就是,两姐妹去一个亲戚那里投靠,结果被各种嫌弃,日子过得比流浪时好不了多少。在那里,她们遇到一个独自生活的男孩
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推荐这部片子,然后说一些关于叶童的事。
这部片子的拍摄手法有点特别的,整部片子最吸引人的部分反而放在了前半部分,由叶童一手带起所有的情绪和爆发,以她的视角来引导观众进入情绪,看的过程中很清楚的就能感受到叶童演技的巨大张力和厉害之处,很多人吐槽她的国语,在我看来她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香港演员,香港演员演国语片能够用国语演,哪怕她的国语略有瑕疵,但是在她很棒的演技之下,是瑕不掩瑜。她是一个非常敬业且认真的演员,这一点我要为她点赞。
初中时候看的,大概14岁左右,现在32岁
当时的电影真是好看。
看完之后整个情绪沉浸其中。
更小的时候有时候看武侠剧熬夜到11点,对于小孩子很残忍,困的头痛欲裂,人类终极欲望的挣扎。
或许当时信息不发达,找不出太大的违和感,就是结尾处有点写作文的感觉。
我热爱某样事物,绝不会这么洒脱说再见。也不会这么戏剧化。有点牵强。其余都很震撼。
色调,故事,布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的爱……
聚精会神,好像完全进入剧中。听不见外界声音。家长觉得不对劲儿,怕我脑神经衰弱。
【五月八月】宏大的剧情片 战争留给孩子的又何止是家人离散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ibinter.cn/555/kandianying-19261.html